2018年12月5日,在第三期师统讲堂名家讲座上,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校1959级老校友,离退休老教授,著名书法教育家、摄影家杨再春先生。杨再春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,原九州平台-九州(中国)出版社社长兼总编,教授,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。300余名热爱读书的北体学子聆听了本次讲座。
杨再春先生首先介绍了自己与北体的情缘。自15岁始,杨老近六十年未离北体,从学生时代到现在,他目睹了北体大日新月异的变化,见证了一代代体育人的耕耘。甫一开始,杨先生就对本次讲座的主题“翰逸神飞”四字进行了阐释。随后,杨先生从怀中取出毛笔,一手捧墨,一手持笔,对壁而书,笔走龙蛇,写下草书“翰逸神飞”四字。
讲座中,杨先生谈到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。童年时,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练习写字;大学期间,作为北体学子,受到周围环境对个人文化程度的质疑,于是下定决心学习书法。然而,他的书法学习之路亦非顺利——条件艰苦,便在以水代墨在石头上练习;训练劳累,便抽出所有可能时间坚持勤奋习字;无处寻师,便每周去故宫临摹,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著名书法家黄高汉先生,后来又受黄老引荐,随书法家郑诵先先生学习了整整七年。
谈到一个体育人的追梦,杨先生说:“自尊和自卑是共生的,世俗与偏见也是共生的。”关于世俗对体育人的偏见,杨先生认为:“民族强则国强;体育强则民族自信心更强。”有人问过杨先生,怎样从“体育人”成为“文化人”?杨先生说:“体育本就是一种文化。”随后,杨先生和在座的北体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体悟,并朗诵了自己患癌症后所作的长诗《让有限的生命更精彩》的片段:“我已是古稀之年,沉默不是我的风格,沉醉不是我的风度,我这样实践着,因为我爱我的祖国,因为我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。”在座的学子们掌声热烈、深受感动。
在剖析人生态度时,杨先生说:“我们不必去追慕别人,但一定要欣赏别人;我们不一定要超越别人,但一定要超越自己。”他起身,写下“我”字,说道:“去掉左上角的一横,‘我’字便成了‘找’字。‘我’与‘找’所不同的这个‘一’,可能是一次人生、一个机会、一个朋友等。在人生中,抓住‘一’,才能找到‘我’,失掉‘一’,往往再也找不回‘我’。”
随后,关于梦想,杨老说“追梦要有意志”。他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、不断学习,成为有学识、有文化的北体人。杨先生谈到,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:“回头看,一生有故事;低头看,是曾经走过的坚实的脚步;抬头看,是清晰的远方和诗意。”为鼓励同学们勇敢追梦,杨老再次挥毫,写下宋代陈造的诗句:“立志忌作辍,惜阴计寸分。”用以激励每一个有梦想的北体人。
杨再春先生妙语连珠、挥毫泼墨,从书法到文化,从理想到人生,让大家收获颇丰。在座的同学们对杨老师精彩的演讲回应以阵阵热烈的掌声,纷纷表示:“杨再春先生的不屈精神和对体大的热爱让我很受感动”“杨先生用一生践行了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的北体态度。我们也会学习他对体育的坚持,对文化的认真。”“非常的佩服杨再春先生,这次讲座丰富了我的传统文化知识,也扩展了视野。”“深感荣幸能听到老先生的教诲,老先生的风趣幽默、博学多识都令我所倾慕,或许真正的‘大家’就是这样的,胸中有沟壑,眼里存山河。”
最后,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毛嘉慧以塞缪尔·厄尔曼的《青春》作结,代表全体学生对杨老致敬。
编者将杨先生《古稀老汉与青春对话》所言节选至此,与君共勉!
“我对青春说,
我们失去了风华。
青春说,不!
只是岁月的流失,
有了头上的白发。
我又对青春说,
我们都老了
眼睛也花了。
青春说,不!
你们的智慧
还会生根发芽。
因为你们一生的积累
包括你们身上的伤疤。
那是光阴的磨砺,
那是生活的无瑕。
我还对青春说,
我们走路慢了
还掉了牙。
追不上时代的脚步,
只有侃侃山喝点茶。
青春说,不!
只要能走路,
绝不宅在家。
大自然呼唤你们,
踏遍海角天涯。
走出去吧,
祖国的山清水秀,
让你们沉醉在氧吧。
青春这样苦口婆心,
我们有什么理由?
不听青春的话。”
学生工作部
2018年12月5日